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45岁以下教师占63%。有13名教师获省级人才称号,多名教师获长春大学质量免检教师和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等荣誉称号。团队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获多项“学科竞赛优秀组织奖”,建有“国家一流课程”“吉林省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和教学案例”“吉林省一流专业”“吉林省名师工作室”“数学与交叉科学”“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长春中软数据产业吉林省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
团队教师把最新数学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进行“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混合式教学,《高等数学》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教师与时俱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省内率先实行校企合作,先后探索了“3+1”“2+1+X”“一二三”课堂一体化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指导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00余项;通过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把专业课程知识转化成具体项目案例和工程项目,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毕业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团队教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数学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研课题20余项,多人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和著作10余部,获多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团队教师聚焦数学基础学科前沿和数据分析全产业链行业企业,在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和大数据分析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近5年,团队教师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随机生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获评吉林省创新团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方法研究传染病、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对流行病传播做出了科学预测。利用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生物入侵的科研成果为生境退化的冻土区植物种群动力学演替机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和预测。团队与长春大唐第三热电厂等企业合作承担多项吉林省关键技术研发课题,为电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电机组节能降耗的技术突破作出贡献,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建模等技术咨询服务。
团队教师中有12人承担着国内外公共学术事物及政协委员工作,他们中有《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国内学术期刊审稿人,市政协委员,省学术团体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等。团队为高等教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残疾学生就读普通高等学校减少“门槛”》的建议获市政协优秀社情民意奖。
团队通过“师德建设月”“师德第一课”“师德主题征文、演讲”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开展“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巾帼建功”“我心中的最美教师”等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的活动。团队负责人张晓颖教授为数学与交叉科学实验班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启蒙,讲爱国奋斗的故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师潜心教研,挖掘思政素材,让一堂堂课生动起来,用心塑造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把青年教师吸引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完善“传、帮、带”机制。多人获评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数学学科的女性教师比较多,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作为团队负责人张晓颖不仅担任理学院院长,还担任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监督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长春大学主委等职务,事务性工作特别多,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和团队成员一起进行学术讨论的机会。学期中,数学学科讨论班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两天;寒暑假期间每周讨论班的次数达到四次以上。张晓颖经常说,“一定要争分夺秒,要对得起咱们团队师生的辛勤劳动。”
多名教师在工作期间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多名女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团队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探讨相关的科学问题,一起攻克难关。2018年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方向的骨干教师日以继夜修改项目申报书,经过认真打磨,张秋梅老师最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学学科公共课的教师平时课时量比较繁重,但每周末或者课后就会来到办公室,从事课程建设工作,《高等数学》被评为吉林省金课,2023年荣获国家级一流课程。2021年公共基础课的老师们顺利完成高等数学省级“金课”验收工作,2023年获批“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级一流课程,这是学校有史以来在课程建设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他们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用课余时间,历时一年半建设了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运行6学期,选课学校达39所,其中还有“211”大学。无论专业建设还是会议筹备,团队成员把团结协作体现在每个项目中。数学学科举办的2023(长春)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学术会议,筹办期间,团队的每位老师都积极献计献策,将每个细节考虑周全,会议圆满举行。
数学学科教师团队共同致力于推动长春大学数学学科的发展,在张晓颖的带领下,他们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攻克科研难题。同时,他们也积极与国内外的学术机构和合作伙伴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